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
六月天,中午的日头火辣辣的,天上没有一丝云,地上没有一丝风。
湖南中东部的安仁县城,座落在一片崇山峻岭之中。此刻,在城外崎岖的弯弯山道上,有一个妹子挑着担,正在艰难地跋涉。
她年约十八,长得甚是健美婀娜,中等身材,鸭蛋形的脸红朴朴汗津津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腰间系一条花巾,更勾勒出纤细的腰肢和高耸的胸脯。
妹子名叫巧儿,家在安仁城内,父母用自家的房开了个小卖店,她是独生女,由于双亲均已年迈,她毅然早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今天一大早,她就去40里外的一个官盐局买了一担盐,现在正往回赶。百多斤的担子,晒死人的日头,长长的上坡,这可不是好玩的,尽管她体魄健壮,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正好前面有个歇身亭,她加紧几步到了亭中,放下担子解下花巾擦汗。
小亭里却早有一个后生坐在石条凳上。
这后生长得身材高挑,膀大腰圆,四方脸,两条长眉入鬓,正是一个血气方刚孔武有力的小伙子。
后生见巧儿进亭来,一双眼就没离她身上,明显地流露出爱慕之意。他把自己的水葫芦递过去,道:“妹子,喝点水解解渴吧。”
巧儿见了后生一表人材的样子,也暗暗欢喜。她羞答答地接过水葫芦,道个万福:“多谢大哥。”喝了几口水后,把水葫芦又还给后生,后生接过来时,趁机在她手上摸了一下,一边问道:
“妹子何方人氏,怎么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挑盐?”
巧儿满脸通红地回答了,又反问后生:“大哥从哪来到哪去?”
两人言来语去眉目传情,都有了几分意思。
后生看看前后无人,按捺不住心猿意马,遂大着胆子,上前猛地抱住巧儿,要求肌肤之亲。巧儿拼力挣脱,提出一个要求,叫后生帮她挑担,她在前面走,后生要是追上她了,才能成鱼水之欢。后生闻言大喜,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巧儿没了担子,浑身轻快,行走如风。那后生挑着重担抖搂精神不甘落后,迈开大步紧紧追赶。翻过一座大山,在第二座大山的半山腰终于追上了巧儿。是后生真的有此能耐追上的,还是巧儿芳心暗许有意让他追上的,谁知道呢?反正追上了,颠鸾倒凤遂成好事。
没想到乐极生悲,为好成歉。后生忽然就一动不动了。巧儿一探鼻息,竟然死了!
这一下惊煞了云雨娇娘,巧儿又悲又怕,推开后生,对着尸体拜了三拜,又找些松枝盖在后生尸体上,含泪挑起担子,在西下的夕阳余辉中,回到安仁家中。
十个月后,妹子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老大取名仁文,老二取名安涛。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未婚生子,是极其丢人的事(主要是汉人居住区,满人并不讲究这些),前面有人给白眼,背后有人指指点点,连父母也跟着蒙羞。所以双亲气怒交加,染成重病,相继离世。
巧儿含泪安葬了父母。她不为世俗的流言蜚语和指桑骂槐所屈服,一心一意抚养两个儿子。那仁文自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家穷买不起书,他就到处借,读书时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安涛生性活泼好动,喜欢舞棍弄棒且力大无穷,得一异人青睐收为徒弟。一家三口节衣缩食,艰难度日。
却说有一年,乾隆帝带着几个贴身卫士微服游江南,这一日来到安仁县城,见城中心的广场上围着许多人,叫好声不断。乾隆和卫士也好奇地挤了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后生正在表演武艺,高窜低伏翻滚腾挪左右开弓,后来又单手举起一只石狮子,绕场三周,脸不变色心不跳,周围掌声雷动,乾隆心中也暗暗喝采。这个小后生就是老二安涛。乾隆吩咐一个卫士上去与安涛比武,也败下阵来。
乾隆回去后,记着这事,没隔多久就派人去安仁县把安涛带进京,并叫他与众卫士比试,结果大获全胜。问起行军布阵打仗,也答得头头是道。乾隆帝龙颜大悦,当场钦赐“武进士”出身。问起他家中情况,得知还有一个极有学问的兄长,于是乾隆又派人把仁文传进京,就在金銮殿上与众大臣出题面试。那仁文胸罗万象字字珠玑,无论文学词赋还是治国方略,都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有名士风范。乾隆大喜,下旨御赐进士及第。两兄弟皆封官加爵。
两兄弟想念母亲,想把母亲接进京来,遂联名上表告假,乾隆恩准,于是两兄弟衣锦还乡。一路上吹吹打打,旌旗飘飘,沿途大小官吏争相迎送。当初巧儿未婚生子,街坊一部分人明嘲暗讽大叹世风日下,到如今两兄弟一举成名,人人反夸巧儿贞节贤慧教子有方,后来传为佳话。故此兄弟俩的仪仗车马到达安仁时,县城内早已是万人空巷。
但巧儿不愿离开故土,兄弟俩将这情况汇报上去,一时皇恩浩荡,朝廷责令地方为巧儿大兴土木,并欶封她为诰命夫人。
转载请注明:天天美文阅读网 » 古今公案11——遗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