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60余年前。周立波与人民群众“三同一片”谱写清溪村的时代华章。 如今。中国作家协会将齐聚湖南清溪村。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仪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7月30日上午。作家天团即在十八洞村精准坪广场举行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籍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文学力量为新时代山乡铸魂。 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文坛“梦幻联动”将溯源清溪、走进十八洞村。回归本真、深入乡土。弘扬时代精神、攀登文学高峰。书写人民史诗。 溯源清溪。这是一次文学的本真回归。 1955年。周立波回到益阳与村民们一同劳动。将真实生活“装进”文学中。作品中的人不是程式化、符号化的。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追求、有理想。有欢乐也有忧愁。而其中的人物。也因为真实、生动、鲜明。而触动广大读者的心灵。 清溪村。自然而然成了“中国文学第一村”。 如今。在这片周立波先生曾挥洒劳动汗水的村落里。中国作家协会选择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仪式。既是向这位书写人民真实生活的伟大作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是为回归文学本真。扎根生活本真。用文学升华真实生活。用文学回应伟大时代。 因为文学源于生活。是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而“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次作家天团来湘。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新史诗溯源。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生动诠释。 清溪村里曾上演的山乡巨变。正因新时代的到来。而正在谱写一首新史诗。 作家天团来“湘”会。深入乡土。是一次时代精神的现实感悟。更是新时代山乡巨变这首新史诗的温情书写。 一个“新”字。蕴盖乡村振兴中的万千气象。而这一切。又是从周立波《山乡巨变》中走来。 当翻开《山乡巨变》。我们看到勤恳务实的基层干部邓秀梅、诙谐淳朴的亭面糊、一心为公的刘雨生。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人民勤劳坚韧、勇敢奋进的美好品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民精神风貌。 而今清溪村。多少反映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文旅融合让昔日小山村变成了4A级景区、现代农业的集约组合助力农产品走向品牌化、国联水产项目落户惠及周围千家百姓。而这些只是中国乡村振兴成果中的小小缩影。 中国作协在清溪村感受新时代乡村新气象、人民新风貌。在生活之上进行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为新时代塑造精神引领。书写人民奋进新篇章。让全社会关注乡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温情书写山乡巨变新史诗无疑是一次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从《暴风骤雨》到《铁水奔流》。从《山乡巨变》到《山那面人家》。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正是在于扎根人民、坚守“属于人民”的文艺创作。我们要弘扬老一辈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学习他们进入角色、潜心创作的劲头。 中国作协在《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开启文学接力。感悟周立波先生的人民情怀。而在今天的湖湘大地。还有许多值得书写的人民故事:身残志坚奋战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张赫伦。用生命谱写脱贫壮歌的黄诗燕。一片丹心为扶贫的肖乾军……这些动人的故事是文艺创作者的源泉。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将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关注乡村新发展。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一步引领新时代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时代课题。讴歌伟大时代。 攀登高峰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文艺工作者将继续到一线去、到田野去。去发现动人的故事、去记录难忘的时刻。用“热气腾腾”的故事温暖广大人民的心。努力打造一张新时代文学的闪亮名片。让读者充分感受时代跃动的脉搏和铿锵的历史进程。书写一首山乡巨变的温情新史诗!(文/姚泳伶)
转载请注明:天天美文阅读网 » 书写一首山乡巨变的温情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