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三考生张诗涵收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网课期间。张诗涵家信号不太好。常常在自家蔬菜大棚旁“蹭”邻居家的信号听网课。模拟考试时。父亲要骑摩托车到镇上为她打印试卷送回家…今年。她以678分的总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即将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学习。(8月3日人民网微博)
这个夏天。我们通过新闻镜头。看到不少农家子弟梦想成真的被录取瞬间。通过互联网。他们的励志故事也得到广泛传播。一纸录取通知书。即将把他们从乡村带到大城市。让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道路。在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让一些农家子弟打破了出路单一化、人生定型化的宿命。未来可期。
受疫情影响。这一届考生大都有上网课的经历。与城市孩子相比。农家子弟在上网课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更多困难。“蔬菜大棚旁蹭网课”的求学道路。既折射出一些农村家庭的生活不易。也折射出一些农村学子的不屈不挠、不服输不放弃。虽然在蔬菜大棚旁蹭网学习是一种无奈之举。但理想之火不灭、奋斗之志不移、赤子之心不失的农家子弟。以超乎同龄人的刚毅与坚韧笃定前行。最终交出了一张无愧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价值认同的当下。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许多农村家庭都会尽己所能。小镇道路上。有父亲骑着摩托车飞奔的身影;为了让女儿在模拟开考时间拿到试卷。父亲全力以赴、不敢懈怠;六科考试。科科如此。没有丝毫厌倦。“蔬菜大棚旁蹭网课”见证了一位父亲对教育的重视。饱含了他对女儿的厚爱和深情。
让更多农村学子有机会走入知名高校。有助于打破“所受教育越薄弱。成功的机会越小”的窠臼。不论是“帮妈妈景区做保洁”。还是“小店里帮父母做工”。抑或“送外卖路上接到录取通知书”。不断涌现的乡村孩子的励志故事。也是一面镜子。围观这些励志孩子。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上承载着老百姓对社会流动的渴望与希冀。也是因为他们具备时下许多青少年稀缺的精神力量。
对于一些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的乡村学子而言。通过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去提升教育、知识、创新等文化资本。从而改变命运。彰显了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从蔬菜大棚旁到知名学府的美丽校园里。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移动。也是身份标签的更新和人生际遇的变化。
和00后张诗涵相比。一些年长的农家子弟求学之路比较艰难曲折。困难挑战往往就像磨刀石。只有多经受磨砺。才能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在磨砺中成长。在拼搏中成才。拥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相信奋斗、选择奋斗、依靠奋斗。一些农村学子不仅能够通过高考证明自己。也能够书写新的人生“逆袭”故事。(杨朝清)
转载请注明:天天美文阅读网 » 用奋斗精神书写更多“逆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