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比较遗憾的人,“三国”本就是一部励志大作,出身卑微的曹操、“摆地摊”起家的刘备、“借船出海”的孙策,各自开创了数十年基业。“更正苗红”等着“接班”的二袁、二刘为他人作嫁衣裳。当然,司马懿更是从文员起步成就晋朝百年基业,也让人叹服。不过,“三国”却有许多“遗憾人物”,让人扼腕叹息。为避免“英雄排位次”,还是按照时间为序。
1、董卓
董卓是“三国”最早的遗憾人物,本来董卓控制朝纲,文有蔡邕治国,武有吕布安邦,足以恢复汉家秩序。西凉军事集团与关东文士集团联手,东汉完全有“中兴”机会,可惜董卓残暴,激起关东集团的普遍反对,又被司徒王允设计离间其与头号大将吕布,结果东汉政局混乱,失控的朝廷进入军阀混战时期,汉献帝也颠沛流离。
2、王允
王允也是“三国”遗憾人物,甚至是东汉政局混乱的关键推手。王允离间董卓与吕布关系,借吕布之手诛杀董卓没有错,但此时他应该“和解”而不是“追穷寇”,毕竟董卓虽死,西凉军事集团实力还在。王允竟然糊涂到要诛杀手握重兵的董卓部将李榷、郭汜,其结果当然是狗急跳墙的李榷、郭汜攻入长安,汉献帝与文武百官成了俘虏,王允也被害,吕布成了丧家之犬。
3、吕布
吕布是“三国”头号,属于优秀的“打工仔”而不适合自己“创业”。吕布投奔董卓没有错,但诛杀“老东家”丁原就是错,同样是投奔“新东家”,徐晃不忍与杨奉为敌,不仅说客满宠赞叹,“新东家”曹操也赞叹。诛杀丁原,吕布已经没有回头路。诛杀董卓,吕布已经没有出路。吕布“跳槽”数量远不如刘备,也不如甘宁,但后者只是“跳槽”没有诛杀“老东家”,这是职场人格底线。可惜了天下第一,最后白门楼被缢杀。
4、袁术
袁术是“三国”第一家族的“家主”,不象袁绍那样“庶出”而是“嫡出”。袁术占据淮南富庶之地,有孙策这样的一流,完全是成就霸业的资本。可惜袁术知道孙策英勇无比却不能倾心结纳,还不自量力称帝遭致孙策翻脸曹操加兵,可惜。袁术的资源被部将孙策获取,后来的周瑜、鲁肃甚至陆逊都是袁术门下,为孙家兄弟做了嫁衣裳。
5、孙策
孙策是“三国”第一遗憾人物,17岁丧父、20岁成为袁术麾下头号,21岁率数千名袁术兵马渡江开创江东基业,24岁割据江东6郡。正当孙策踌躇满志时,25岁的孙策突然遇刺身亡,结束了其流光溢彩的短暂一生。孙策留下了张昭、周瑜等人,保证了弟弟孙权顺利接班。
6、颜良
颜良是袁绍麾下头号,袁绍成为头号军事实力派,颜良劳苦而功高。张郃名气与战斗力不如颜良,与关羽、张飞交手却可以全身而退,这说明颜良被关羽“秒杀”更多是因为“偷袭”而不是存在实力“代差”。颜良不明不白死去,比起典韦更冤,实在遗憾。
7、郭嘉
郭嘉是曹操的“陈平”,擅长“毒计”,曹操与郭嘉惺惺相惜,帮助曹操成就了从兖州起兵到统一北方的霸业。郭嘉死后第二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回,哀叹如果郭嘉在不会如此。让人想起若干年后诸葛亮感叹如果在不会有刘备东征,即使有东征不会有夷陵之战失败。
8、
其实是刘备的“郭嘉”,对其言听计从,成就了“入西川”与“取汉中”的帝王之业,汉中之战甚至是刘备唯一一次堂堂正正击败曹操,一扫几十年的“恐曹症”。却在汉中之战胜利后不久失去,此后就有刘备亲征的夷陵之战失败,如同郭嘉在河北之战胜利后死去,不久就有曹操亲征的赤壁之战失败。
9、钟会
钟会是三国后期头号谋臣,先是辅佐司马师平定淮南叛乱被称为“张良”,又辅佐司马昭控制朝政平定,后指挥着主力兵团消灭蜀国,不足40岁成就如此功劳导致钟会居功自傲试图割据西南。钟会忽视了他灭蜀是建立在曹魏后勤保障基础上,而且有邓艾等人的支持,军事家永远不是家对手。结果终会被乱军杀死,没有按照计划顺流灭吴,悲夫。倘若当年韩信谋反,也许是钟会谋反的下场,他背后没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与兵源补充。
10、邓艾
邓艾是灭蜀的头号功臣,偷渡阴平迫使刘禅投降,却不懂得功高震主让司马昭猜忌。邓艾在成都一切安定人心的政策都不错,但他应该知道“老板”司马昭对功臣的猜忌很要命。司马昭认为邓艾谋反,将其捉拿回洛阳也是为了查明事实,不料钟会谋反引起军中混乱,邓艾被乱兵所杀,这位处心积虑要消灭东吴的老将死在了自己部将刀下,儿子邓忠一同被害,其他儿子也在洛阳被杀,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