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能去干啥?有人在临终的时候终于悟出这样的三种人生境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到中年以后,处处碰壁,终于懂得顺从,善于采取借力使力或者逆来顺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的,于是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人一旦到的行将朽木时,终于洞悉了人生也就是那一张简简单单的白纸,只是那层薄如蝉翼的“隔羞纸”没人敢去捅破,误了一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内心的灵性又返璞归真了,终于看清人生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股水了,可惜人生已是日薄西山了。最好的扑救方法就是一句诗来形容: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我们都是从懵懵懂懂开始的,在别人的经验中我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些都是贴着标签的商品,一看便知。但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我们找不到真善美,或者我们认为真善美的东西往往缺少了一些什么,我们认为假恶丑的东西有时不见得就那么赤裸裸地行走着。于是我们学习、我们思索、我们辨别、我们醒悟。世界不单单是由一种颜色组成的,人类也不是单原色的物质,而心灵更是一个值得用一生去探讨和经营的东西。
对于所谓的真善美,笔者认为:真,就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的东西,也有时候会变异,科技技术发展优化组合,缺少了“真”的原始道具,人类容易陷于虚伪的境地,善是人灵魂中最美的东西,我们所谓的标准是有道德的曲直界限,大自然自有它的生存法则,我们只是这个弱肉丛林中的玩偶而已,但我们应懂得游戏规则就行了。美,是人的审美观,无所谓真正的美,也无所谓真正的丑,美丑都是我们习惯势力的冲击灌输,使自己的审美视网膜发生变异而已。
我们羡慕高山大川的气魄和壮美,于是我们羡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也欣羡人类的巧夺天工。于是我们常常放逐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徜徉在鸟语花香、五彩缤纷、清新高雅的意境中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当我们真正懂得了生活的时候,也就是真正地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一切格格不入的现象的开始,于是便大彻大悟了,当然这时候眼前的一切也就真正地恢复了她本来的面貌,我们也更加活得真实、活得滋润、活得明白了。
我常常思考鲁迅说的有这样一段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是和我与关。只要心中涌动着这种大爱,不管他是明星还是平民,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脊梁。这样的人多了,这个尘世才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美丽。
生命的真正本质,没有谁能完全能够悟出,每人的气质、后天接触的环境不同,对于某件事物感触也会有所不同,我认为适合自己审美观和欣赏角度,可能才是自己认为最美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