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本不应闲话。民以食为天,漠视粮食,伤天害理。古诗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前的识字课本教孩子“颗粒归仓。”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求食果腹的艰难。而“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坐吃山空立吃地陷”“一顿省一口一年省几斗”的民谚格言,则是告诫人们粮食是多么容易被消耗殆尽。像“两湖熟,天下足”的民谚则是极言粮食主产区(湖南湖北)丰收了,天下就会太平富足了。古代治军带兵的统帅都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连蟊贼草寇占山为王也晓得“无粮不聚兵。”一旦断了粮道,也就离树倒猢狲散不远了。
朱升向明太祖朱元璋进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核心还是“广积粮”,没有粮食,墙再高也撑不下去。毛泽东主席推陈出新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说,还有陈云同志提出“无农不稳”的理念,都表明粮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要面包不要战争”的口号赢得了民众,是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同样,二战时希特勒“要大炮不要黄油”的穷兵黩武政策也就是耗尽德国国力最终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和被称为“农业八字宪法”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则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粮食的合理社会分配与科学增产所作的努力探索和不懈实践。而“小米加步枪,消灭了蒋匪帮。一把炒面一把雪,打败了美国狼”的励志军歌则反映了当年我们的解放军、志愿军凭粗劣饮食鼓高昂斗志的英勇战绩。
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当今社会的温饱问题不那么突出了,人们衡量社会的富足程度不再以粮满仓米满囤为主要标尺了,社会的富足也远胜往昔。而在富足日子里成长的人们很容易将粮食等闲视之,其例证俯拾皆是。
无论国家企事业单位还是民营经济实体,无论供应的午餐是免费还是付钱,一个人去打饭的路上不慎将一个馒头滚落在地,你以为他(她)会弯腰伸手捡起?此君竟落落大方地飞起一脚…再转转宿舍办公室,看看垃圾箱、泔水桶——风干的馒头、咬了几口的烙饼、残剩的米饭、放馊的面条、整兜的包子等等时有所见。推而广之,数不清的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的公共食堂和大大小小的各类餐厅饭店,年复一年在数不清的泔水桶里,究竟浪费了多少粮食?恐怕谁也核算不出来。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平均每人每年浪费餐饮用粮约2公斤左右,全国合计超过28亿公斤!按人均年消费粮食200公斤计算,这相当于1.4亿人口一年的口粮!等于中国1/10人口的年食量,等于日本或尼日利亚或墨西哥全年的粮食消费量。
据国家粮食储备局官员透露,我国粮食作物每年在收获及流通环节的总损失量约450亿公斤。我国各类酒厂年耗粮食在250亿公斤左右。又据资料统计,我国饲料加工业每年因人为损失和设备工艺落后所致的超耗粮在50亿公斤左右,而饲料成品在养殖业使用中的浪费则难于精确统计。
我国是人口大国,历史上遭遇饥荒多次,饥荒导致社会动荡和许许多多遗留的必然要还的历史欠账。所以粮食问题始终不可小觑。要保持大部分粮食自给才能保持自立自信和不受制于人。“粮安天下”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在国际形势不良及我国被经济封锁的年代,粮食,至多能保温饱,在许多时候和地方,那是用来救命的。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这在当今世界上被公认的是难能可贵的。粮食,对中国人来说始终是国脉所系,粮食,这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视之为“天”的东西,我们浪费得起吗?!
记得粮食统购统销年代,城市居民每人每月29斤定量供粮,这区区29斤粮,你还不能一次性买尽,这区区29斤的供应量还被要求再储备几斤——那时办有一种储备粮证,跟存钱似地,平时不买此粮,先存起来,急需时可以动用之。这储备粮证上还赫然印着“节粮到消灭帝修反,战备到世界一片红”的时代口号。那年月,粮食不够吃是城镇居民家庭的普遍实情,为此,一方面省吃,又一方面得去农村集贸市场买黑市高价粮。那年月,走亲戚是要带粮票的,或是背上一袋子玉米小米什么的,以免增加亲戚主家的困难,若没有这项填补,那主家亲戚的主妇是要面露难色的,这不是小气,是粮食真的不够吃!经历过那段日子的人知道爱惜粮食。在那因“粮不足瓜菜代”的1960年,饿的浑身浮肿脸色菜青的人会说:山药面管饱就是共产主义。看到现在有人糟蹋粮食,这些挨过苦饿的人会愤然说:就欠让你们过一过60年,暴殄天物,有罪!
闲话粮食,粮食不可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