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月圆人团圆的夜晚。这一天,一家人欢聚一堂,同庆佳节。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在我国很多地方,有着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习惯,元宵节无疑把从除夕开始的喜庆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
又是一年元宵至,三美事方堪胜赏。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元宵节人们都要看看月亮,十五的月亮,有太多美好的传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月十五,观灯赏月,灯光映衬着月光,四射的烟花,美轮美奂。在融融月色之下赏灯,猜上几个灯谜,吟出几段诗句,文化气息浪漫浓重。今晚的央视元宵晚会,也让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着团圆节日带给人们的心的愉悦。正月十五月儿圆,期盼着人也团圆。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抬头远望夜空,天边依旧是树梢上那轮圆月,明晃晃的,丝毫不逊色这满街的花灯。月圆,一个永远无法装满的宝盒。圆,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圆,是不变的律,亦是永恒的道。凡事的相对,我知道,人世有圆就有缺。月圆十五,也是个思念的日子。春节期间,远方亲人的归来,暂短的相聚,在月圆后便又各奔他乡。那血脉相连的亲情所融汇成的浓酒还没有饮尽,相逢的人儿又要远行。人们那略带苦涩笑意浅隐着的快乐,又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别愁。自己父母都不在了,感觉团圆的节日对自己来说少了点什么。四无情可恨难长,独自穿行在灯市中,并不温暖的春风,吹皱了闲池阁中的绿水,夹着春愁的思念一波波荡向了远方。这就是人间的情,这就是情中的人。情,模糊心境的扬洒之物;人,滚滚红尘中穿梭的过客。
早晨看到同事发的微信,是一小碗煮好的元宵,下面标写着:“爸,我想你!”看到这条微信,我也在想自己的父亲。父亲在世的时候,元宵节的晚上我会陪父亲去江边看焰火,那满天的烟花给人绚烂的美丽,之后便是人静荒凉的月下西厢。夜静时,望天上的云在漫游,夜空的星在闪烁,可它们却总不能相逢,同在一个际遇,却总是两下里离分。寻觅着你的足迹,踩踏着春风扫过的冷土的身影,是否仍然是一个让我望眼欲穿的清梦?
元宵夜,曾经有多少繁华?依楼似月悬,是唐代元宵夜的繁华;风夜放花千树,是宋代的热闹;月色婵娟,则是元代的辉煌……今天的月盈之夜,余欢袅袅,一场淋漓恣意的狂欢就有了一种挽留和收尾的味道,仿佛一个华丽的句号。绚丽过后,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西厢,是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里,北边是前廊后厦的正房,南边是穿山游廊的南厢房,东边是动壁图书的东厢房,西边是西园翰墨的西厢房。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西厢记》却不是西厢房中的故事。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将《会真记》的故事改编成剧本《西厢记》,一直传唱至今。为了纪念元稹与小迎的爱情故事,当地人以青梅竹马之意,将斑竹林叫做竹马林,同时也给“西厢记”保留了一块故事的原形地。今天再看《西厢记》的时候,我会问:落幕的舞台唤不醒千年旧梦,昨夜的莺莺和张生,洗去胭脂,何去何从?然后再自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溶溶月色,春雪掩埋的西厢,不曾遇见你。我多想再次梦入月下西厢,于迎风户半开的南柯里,期待我思念中的亲人于月圆之时的到来。然,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月色溶溶夜,不见月中人。
望夜空一轮皓月,玉宇无尘。今晚,江边没有绚丽多彩的焰火。节俭是一,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原因也在其内。只有小区里会有些个人家里燃放的少许烟花在美丽着元宵夜的风景。又一个元宵佳节,不见去年人。想着在异乡工作不能回家过元宵节的女儿,我惊觉自己那慢慢老去的人生里,已经增添了那些司空见惯的习以为然。如一管长萧,在暗淡的夕阳里,吹奏那数不清的人世沧桑。想着在异乡的女儿,我在日记中写下了元代佚名的《折桂令》: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子夜时分的窗外,没有了烟花的绚丽,没有了鞭炮的声响。绚丽的烟花,比大海里的浪花更精彩、更动人,但它却没有浪花的永恒。夜空中那些寂寞的烟花,因暂短的生命犹似昙花一现,正如《红楼梦》中元春谜语中暗示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在瞬间的美丽后,便灰飞烟灭了。所以,无论烟花燃放时多么绚丽,它都显得非常的寂寞,这寂寞是在哀叹生命的短暂。烟花散尽的夜晚,显得是那样的安静,这份安静中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寂寞烟花的花雨,在烟花燃放过后的静夜中滴落。夜静了,烟花已走进睡眠的床榻,它们也开始寻找繁华过后的安然了。
月满冰轮,人踏春阳。饮几杯小酒对影成诗,赞叹这月圆人好。灯暗光芒,月下西厢,我于静夜之中,书写对女儿的思念之情,记录着对往昔的追忆,于高楼林立的正房之中的西屋完成这篇与燕语千千妹妹相邀写的《月下西厢》。此时已是正月十六的凌晨两点,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下西厢,抒我心愿:月圆之夜,举杯邀明月,祝福朋友,吉祥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