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百年盖房记

优美散文 二七美文网 0℃

百年盖房记

  一

  大地茫茫,寒风卷起漫天飞雪,一个小男孩儿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板,瑟瑟地在风雪里独行,眼前是无尽的白色……家,家在哪儿呢?小男孩儿无助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身后,留下一串弯弯曲曲的脚印……

  “冷啊,冷。”父亲呓语着。母亲一拍父亲的肩膀,醒醒,又做梦了。

  幼小的我走过去,爸爸,你梦见什么了?是不是又梦见下雪天,你没鞋穿没房子住啊?

  醒过来的父亲拍拍我的脑袋,轻叹一声,是啊,爸爸又做梦了,梦里头没房子。

  这个梦萦绕在父亲的脑海里很多年,也在我的记忆中存活了许多年。

  对父亲来说,这不是梦,他只是把现实与梦境混淆了。梦里的情景是他童年时的亲身经历,这种经历深入骨髓,他忘不掉。

  小时候,每每听到父亲讲述这个梦,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父亲的心疼与怜惜。在父亲洗脚的时候,我扳起父亲的脚,看脚底有没有冻伤?父亲说,傻丫头,多少年过去了,冻伤早好了。

  洗脚的父亲陷入沉思,我知道他一定是忆起他童年时的往事,那些有关房子的记忆……

  我们的祖辈是贫农,在太爷爷那个年代,他们靠给地主种地艰难度日。没有房子,一家十来口住在一个窝棚里。每逢刮大风、下大雨、下大雪时,特别担惊受怕,担心茅草屋顶被风吹跑了,被雨淋塌了,被雪压垮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读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流”。我似乎看到了太爷爷他们在那个窝棚里穷困狼狈的情形。

  在一个大风雪的夜里,窝棚轰然倒塌了。父亲说,那年的冬天奇冷,地主屋檐下的冰棱子好长好长,又亮又硬,白天断了一截,一个晚上又长上了,更粗更长。此后,桥洞、岩洞、给地主好说歹说借一两个晚上他家的牛栏屋,都是太爷爷领着一家人栖息的地方。

  桥洞闷热,岩洞潮湿,又小又窄,遇上连雨天,真是苦不堪言,最怕的就是生病。有一年冬天,大伯发烧,太爷爷几乎给地主跪下磕头,才换来地主家的一间牛栏屋住上几日。牛栏屋臭烘烘的,太爷爷把牛粪收到一堆,铺上稻草勉强住下。

  夏天的夜晚,天气炎热,在野地里,吹着野外的风,父亲躺在太奶奶怀里,与大伯数天上的星星。那时的星星真亮啊,数着数着睡着了,醒来时,又是一天到来了。那时的父亲,希望天天都是这样的好天气。

  黎明的曙光终于到来了。经过几年的解放战争,全国军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打败了蒋介石匪帮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950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到了1952年,太爷爷分到了田地。他带领一家人重新搭建了一个窝棚,比原来的大一些。一家人有了安身之所。

  1955年,大队部给太爷爷分了一间连三间的房屋。太爷爷领着一家人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至此,终于结束了流离失所的日子。

  房屋是大队部没收当地富农人家的,住了几年后,因孩子们都渐渐大了,房间不够,太爷爷决定把房子翻新一遍。

  1958年,太爷爷把这所房子保留地基,又加盖了两间偏房。爷爷负责弄回檀条。那时弄木材比现在容易,不用到林业站开证明,自家有自留山,喊几个人到山上砍伐些木料回来便是,若自家不够,给邻居街坊说一声,到他们的山上砍一些,回来盖房的木料便有了。屋顶,换成了土瓦,房子改成了土屋结构,比原来结实多了。

  父母成家后被分出去单过,几年后,又被爷爷奶奶招回,给了父母一间堂屋,一间卧室和一个厨房,父母又搭建了一个猪栏屋。记忆中除了堂屋是明亮的,卧室、厨房,就算是大白天进去,光线都是昏暗的。在这间屋子里住了一年多后,父母在外做了自己的房子。

  二

  记忆中,当父母几经波折后建自己第一栋房子的情形,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那时我六岁,父亲当兵复员后跑运输,省吃俭用,在1981年,建了我们的第一栋土木结构的房子。

  新房的选址离爷爷奶奶的屋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小地方名叫沙坝冲。父母在新址上挖了不少泥土用于建房,提前做准备。泥土是父母用竹筐一担一担,用独轮车一车一车推回来的。外公帮我们找好了打墙师傅,选了个黄道吉日,开始动工。

  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给师傅们做早饭,那时做房子几乎都是点工,一日三餐都有做房子的一方负责。母亲特别能吃苦又极能干,生怕把工人师傅们怠慢了,每天下午还要做一顿面食给师傅们吃。母亲是个热心肠,平时对乡里乡亲能搭把手就搭把手,能帮点忙就绝不托辞。所以我们家做房子,乡里乡亲给我们送菜、送酒、送烟的从没间断过,自家亲戚更是鼎力相助。

  外公是最心疼母亲的,他经常对我们几姊妹说,你妈这一辈子吃了不少苦,你们长大后一定要孝顺你妈。

  做这房子的几个月里,外公几乎每天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父亲因为要跑运输,母亲要忙着做饭,做房子的事情几乎都是外公负责。

  土坯房自然是泥土夯实砌成的,那时的我不知道做土坯房有什么样的工序?我只是觉得工人师傅们双手握杵一起配合,嘴里“嘿哟、嘿哟”的喊着,那声音洪亮有力,听着像是一首歌谣。我说,叔叔伯伯们又开始在屋上唱歌儿了。我站在地下,看他们使劲儿的打墙,一点一点的把墙堆高,感到很神奇。

  后来弄明白了,打墙师傅把两块木板放在即将成墙的两侧,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小工们把泥土挑来放进槽里,两人手拿夯锤使劲依次夯打。两个师傅中一个技术好点,他打的窝另一个必须紧跟着窝打下。

  那个夯锤我们也叫杵,底部圆锥形,安上“T”字形木柄,打墙的时候,双手横握,用力向下夯。

  拍墙的师傅用木拍把墙体拍实,“啪”、“啪”,声音浑厚响亮,拍完一遍,用刷子浇上水再拍。

  一板打好后再拍下一板,如此反复,墙体便完成了。

  拍墙的师傅没有打墙的快活,他们一板接一板,不理会打墙师傅悠扬委婉,此起彼伏的歌声。

  “快活不过打墙的”,还真是。

  打墙时,外公总叫我站远些,我说,外公,他们唱的歌儿真好听,一边还学着他们“嘿咗嘿咗”的唱着。打墙的叔叔伯伯笑,好听吧丫头?跟着我们唱。母亲听着我们的歌声,擦擦脸上的汗水,一脸幸福憧憬的笑容。

  母亲似乎不觉得累,好几次我半夜醒来,看见母亲还在忙碌,不是在准备第二天的饭菜,就是和父亲商量着还要置办些什么东西,不能误了工时。

  母亲的热心肠,在生活上对工人师傅们从不小气,还有外公的督促,我们家的房子没有窝工怠工的现象,除了下雨耽误些工期,一路顺风顺水,做得极为顺利。做工的师傅们对外公说,大叔,您姑娘人好心好,您也是个实在人儿,这房子啊,我们做得顺手顺心。母亲和外公连连感谢。

  地面用粘土磙实在。

  房子做好后,我们一家人搬了进去,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父母因为有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对那种身心受折磨的艰辛、忍气吞声、身不由己有着太深的感触。这栋房子的建成对他们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无以言表。

  因为经济的关系,墙面没有刷白灰。窗户也简单,用木头戗一个木框子,用白纸糊起来,碰到“屋上松风吹急雨”的天气,白纸糊不住,便改用薄膜钉上。

  夏天的时候还好,可到了冬天,坐在靠墙的地方,风从墙洞里悄悄地溜进来,吹到我们脸上身上,凉凉的。

  母亲找来些报纸,把我和弟弟卧室的墙面糊上。

  我们在学校得的奖状,全部糊在墙上,即鼓励鞭策我们又能抵挡一些从墙洞里溜进来的风。

  这间土房子,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欢乐,也给母亲带来最厉害的一次惊吓。

  我读小学六年级时,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狂风暴雨大作,我们屋后的东风渠倒塌了!母亲把弟弟妹妹紧紧地拉在怀里,我抱着母亲,站在火笼屋门框下。听着窗外如猛兽吼叫的风声,母亲吓得大哭,她太担心房子被吹倒了,我们会被压在房子里。她嘴里不停地念着,老天爷,你不要再刮风了!不要再刮了!一个多小时后,风声雨声渐渐小了一点,母亲立即顶风冒雨拉着我们到隔壁的表亲外公家,两家人聚在一起,胆子也大些。刚进去,表外公猪栏屋的一面墙轰地一声倒塌了!我们吓得心惊肉跳。父亲开着拖拉机,风驰电擎般地往回赶,他在门外焦急地大声喊着我们的名字。母亲还在哭泣。我摇摇母亲,妈!爸爸回来了!我拉开表外公的门,不顾一切地大声喊着,爸爸,我们在这里!父亲跑过来,看我们都还好,放下心来。

  风停雨住后,父母立即查看房子受损的情况。瓦片吹落不少,靠西面的墙体受损,父母不得不把房子简单修葺一番。

  这次惊吓,父母决心推掉土房盖楼房。

  这间土房在我读初一时完成了它的使命。

  初一那年,也就是1989年,学校老师到我家家访,与母亲寒暄一番后,指着火笼屋墙壁上一条约一厘米宽的裂缝说,大姐,这房子刮大风下大雨时,怕是有点危险啊。母亲回答,是啊,每到下暴雨时,我的心就揪起来,就怕房子塌了。这不,我和她爸准备把这房子拆了做楼房,下脚的日期已经请人看好了,下个月开始动工。

  老师替我们高兴,大姐,你们不简单,要供三个孩子读书,又要做房子,钱够吗?

  母亲回答,差不多吧,我们请瓦工师傅帮忙算了下,即使差也差不了多少,到时找亲戚朋友们借点儿,这房子做好应该没问题。

  老师接过母亲的话,您爱人跑运输,比一般农民挣得多,您在家收入也不错呀。

  母亲笑了,还行吧,除了农田里卖粮食的收入,一年还能卖几头猪,再有我们承包的柑橘树挂果受益了,每年也能有一笔收入。

  是啊,仅柑橘这一项收入就不低吧?老师问。

  不多,母亲藏着话呢。当初啊,队里听从上面的政策种下柑橘树,还是小苗子,乡亲们谁都不愿意接管,队领导开了几次会都没人承包,最后给我们这几家离柑橘树近的人家做工作,让我们承包下来。柑橘没挂果之前,不交这块地的上交提留款。谁知几年后,柑橘挂果了,我们尝到了甜头,这一亩地柑橘的收入比种粮食多不少呢。

  大姐,国家政策现在放宽了,鼓励农民承包,增加农民收入是党的基本国策之一,你们可以说是我们这里第一批承包柑橘的人家,能不尝甜头吗?老师对母亲说。

  是啊,母亲喜滋滋的,若没有这项收入,今年我还不敢想做楼房呢。

  现在农村大多数还是土房子,你们先人一步做楼房是喜事儿呀。老师说,大姐,我先恭喜你们要住上新楼房了。

  母亲谢过老师,我坐在一旁插不上话,想着这间土房子下个月要被拆了,几个月后能住新楼房了,心里有一种急不可待的感觉。

  拆房前,父亲在稻场搭建了临时帐篷,我们一家都住在帐篷里。

  那天早上,我起来上早自习,母亲对我说,今天这房子就拆了。

  真的呀,那我还进房子看看去。

  我拿起手电筒和母亲走进屋,房子里空荡荡的,斑驳的墙壁透进微弱的光亮。堂屋、我和妹妹的卧室、父母的卧室、弟弟的卧室、火笼屋、厨房、还有猪栏屋,我和母亲走了个遍。

  妈,好快呀,我还记得叔叔伯伯给我们打墙时高声唱劳动号子呢,现在又要拆了。

  不舍得呀?妈逗我。

  不是,要住新楼房了,我盼着呢。以后刮风下大雨,我们也不怕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时你刚上学,我们做这房子时顾不上管你们,你经常抱着弟弟妹妹睡着了。现在,你已经上初中了,弟弟妹妹也长大了。母亲有点感叹。

  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是吧?我问母亲。

  是的,会越来越好。昏暗的电筒光下,我看见母亲的脸上满满的自信。

  晚上回家吃饭,房子不见了,只剩下一地的黄土黑土。我问正吃饭的瓦工师傅们,你们是怎么把这么大的房子给拆掉的呀?负责建房的二舅说,这不是你操心的事儿,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可以了。二舅一脸严肃,平时也不和我们亲近,我不敢和二舅多说话,心里直犯嘀咕,为什么不对我说说呢?这究竟是怎么把墙壁推倒的?哎!

  建这栋楼房,我们一家人起早贪黑,齐心协力。因为父亲自己跑运输,我们省了一笔拖材料的运费。父亲抽空儿把建房用的红砖、水泥、钢筋、沙石料等运回来。

  建房用的河沙是父母从柏临河里用两个筛格不同的筛子筛出粗砂、细砂。我们周末放假,帮父母到河里筛沙。

  每次拖回红砖,我和弟弟妹妹帮父母下砖并码成垛。父母给我们每人一双帆布手套,他们自己用砖夹子,各尽所能,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我和弟弟妹妹刚开始兴趣浓,争着搬多点儿,你搬七块,我搬九块。搬着搬着搬不动了,又从九块减至八块、七块,实在搬不动了,母亲说,一旁歇着去吧。

  真累呀,一车砖下完,我和弟弟妹妹的手都红了,磨破了。一栋房子做下来,我们的小手都磨起了茧巴。父母更累,但他们从不说,一种信念支撑着他们,累却快乐着。

  做第一栋房子,外公是主事的,做楼房则换成了二舅。二舅是瓦工,整栋房子他说了算,二舅做事认真,脾气大,有时嘴上又有点磨叽,我们都有些怕他。别人家做房子材料总是会浪费一些,水泥浆搅拌多了,剩下的只好扔掉,钢筋下料时尺寸不对,又浪费一些,师傅们不愿做半头砖,又会丢掉些。可这些现象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这都得益于二舅管理得当。

  我家附近的厂房搬迁,有许多半头砖,我们一家人拉了小半车回来,二舅说能少花钱买就尽量少花钱,拖回来我们都给用了,还能节约点。

  瓦工师傅大多都是我家亲戚,表舅就有好几个,他们拿起半头砖就做,从不多言。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生活上一如既往的大方,房子做好后,不管他们谁家有需要帮忙的,母亲总是不遗余力。母亲说,第二栋房子基本上都是亲戚帮着做下来的。

  整栋房子做下来,二舅派工紧凑,下雨天有下雨天的事儿,天晴有天晴的活儿,和我们同时间做房子的另一户人家,整个工期比我们迟了一两个月,那户人家羡慕地对母亲说,你家兄弟好得力呀,节约材料不说,工期上还短。

  母亲心里有数,是呢,感谢我的好兄弟。

  建房时上梁是很重要的事情。父亲和二舅早早选好了一根杉木,选了个黄道吉日。那天早上,父亲把梁缠上红绸子,二舅把梁浇上白酒,随着二舅一声高亢悠扬的“上梁啰”的喊声,梁被木工师傅稳稳地装上去了。二舅在屋上唱着“斧头一响天门开,鲁班师傅下凡来”。父亲在地面已早早把买来的鞭炮散开,八十一响的轰天雷一字儿排开,点燃鞭炮,“轰轰轰”,“啪啪啪”,震耳欲聋。二舅从挎包里掏出糖果、副食等撒在各个屋子里。师傅们,还有来围观上梁的乡亲们,都哄得来抢,抢的人越多越热闹。二舅又唱“存仓存仓,子孙满堂,六蓄兴旺,稻米满仓。我从楼梯走下来,东家匠人都发财。”大人们笑着,我们闹着,所有人脸上都喜气洋洋,乡亲们给母亲道喜,母亲热情地留他们吃午饭。

  可给房子打地坪时,二舅把我吼哭了。打完地坪要干上一两天才能踩上去,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和弟弟妹妹串来串去地捉迷藏,弟弟调皮,明知地坪还不能踩,他却偏偏轻巧地踩过去躲进新房子里。我追上去,一脚踩在未全干的地坪上,留下一个半深半浅的脚丫子。弟弟体重轻些,他的脚丫子不明显,我这一脚正好被二舅看了个正着。

  二舅对着我厉声一吼,叫你们不要在这里玩,这么大人了还不听话!我红着脸杵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二舅还在吼,你弟弟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还不快走!

  我眼圈一红,眼泪眼看着就要滚出来。在一旁拿着刮灰板的表舅笑着过来把我拉开,到那边玩去,省得你二舅又吼你,你这脚丫子看我把它给磨平。表舅说完,和来水泥灰,把“脚丫子”用瓦刀打毛,把水泥浆倒进去,抹灰刀一遍一遍来回抹平。

  我心里不服气,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就是一铲子水泥灰吗?

  二舅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你觉得这很简单?水泥浆不是同时间进行,硬度不能完全相融,等全都干了,这里就会像个补丁。

  我撇撇嘴把眼泪逼回去,弟弟躲在屋子里朝我挤眉弄眼,得意地笑。

  真如二舅所说,我这一脚丫子后来真成了一块补丁。

  我工作后在建筑企业干活儿,成天和混凝土打交道,懂得了水泥的特性,才明白当年二舅吼我时的心情。

  完善的建筑,具有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我们家的这栋楼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材料的选择都是就地取材。预制板是父母根据当时的做法,放上六号或八号钢筋扎的笼子,自己和上混凝土倒出来的,按照预制板对混凝土和钢筋主筋配筋的要求,它们的密实度和钢筋的大小根本是不符合要求的。水泥用量也非常少。父亲说,我们这栋房子用了大约十来吨水泥,而有的人家建两层楼房,只用两三吨水泥,其它的全部都是石灰。

  那个年代,有房子就是大事,一家人住着宽敞就好,适用性摆在首位,美观在最后。美观是有一定高度的。

  林徽因在《清室营造则例》第一章中说过,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是屋顶部分。而那时候我们这里老百姓的房子,屋顶基本是两方流水,因为这样实用,成本也节约。

  外墙用水泥粉刷就可。

  楼房做好后。乡间有这样一个习俗,亲戚朋友都要来踩地坪,寓意住在这房子里会人丁兴旺,诸事顺利。母亲摆了宴席,父亲用了当时最好的香烟,在我们村神气了一把。

  这栋楼房,伴我们度过了二十几年光阴。我和弟弟妹妹完成了读书、工作、成家几件人生大事。期间,在弟弟结婚时,父母把房子刷了一遍漆,让它看起来不至于显得太陈旧。这所房子,承载了我们一家人太多的记忆,酸甜苦辣,悲欢荣辱,尽在不言中。

  三

  说起房子,我不得不提我在预制厂工作的那些年月,可以说我的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和水泥、沙石、钢筋分不开的。

  高中毕业后,我进到姑爹新建的预制厂做保管员。后来预制厂几经易主,我却一直留了下来。我从一开始对什么是绝缘胶布、各种型号的螺丝都不懂的黄毛丫头,到后来能独自核算各种材料成本,检测钢筋扰度并进行计算等一系列技术工作,财务工作;从一开始对水泥灰的抵触,到后来闻到水泥灰莫名有一种亲切感,并能独自运营预制厂的所有事情,我花费了不少心血,也自学了很多的知识。

  预制板是建房的主要材料,我们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我目睹许多普通老百姓建房的情形,他们大多经济不富裕,也许一辈子就建了这么一所房子。我自己对我家的房子有太多的依恋与感触,所以在工作中,对待那些客户,我从不以金钱的多少价格的高低来对待,一视同仁。

  我的舅舅后来承包了预制厂,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我们这里许多房子设计都出自他的手,他擅长画图,他画的图犹如电脑打印出来一样。十几年与舅舅朝夕相处,我亲眼目睹了他在房子外观设计上的变化。

  二十世纪末,农民手中不富裕,房子主要用来遮风挡雨,但坚固性得到相当的重视,美观依然在其次,房子的外观大多是平面,没有什么造型。

  二千年,国家制定了系列惠农政策,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购买农机具有专项补贴;国家实行价格调控,保证农民经济利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等,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收入渠道增加,种植经济作物,工厂打工,农家乐的兴起,种植养殖行业的发展等等,农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宽裕,许多农民来买预制板从不赊欠,从腰包里一掏就是一沓沓的人民币,经济富裕后的他们,对房子的外观要求提高了,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式的房子外观,开始追求漂亮好看的外观造型。

  房子外墙从传统的油漆,小片钢砖,到后来的真实漆,仿古砖、大块钢砖,怎么好看怎么来。

  那几年,仿欧式设计进入我们的眼帘。舅舅画的小洋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获得瓦工们及建房户的一致称赞。此后。如雨后春笋般,各个村庄建了许多这种风格的房子。依山傍水,远远看去,像一幅风景画。

  我和舅舅开车在各个村庄经过时,舅舅指着那一栋栋房子对我说,这都是用的我们生产的预制板。莫名的,心里涌起一种自豪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我脱口而出。舅舅说我,文绉绉的。

  有一天,我对舅舅说,咱们中国的建筑难道没有特色吗?以后设计,您就画具有咱们中国特色建筑风格的房子。舅舅说,咱中国的建筑南北风格不同,木雕、砖雕、石雕、雕梁画栋,精雕细刻,从屋檐的设计,房顶的设计,色彩的运用,瑞兽图案的使用,包括窗户都是有要求的,造价不菲呢。

  后来,我离开了预制厂,近几年我走乡串乡时,发现了好几栋中式风格的房子。斗拱飞檐,红墙碧瓦,或扇形,或橢圆形,或圆形的花窗,屋外栽着各种树木,无不显出清、净、雅的韵致来。一问房老板,皆出自舅舅之手,心里别样高兴。再问房老板房子的造价,上百万的,七八十万的,五六十万的都有。

  我内心有一种期望,咱们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特色,要历代传承下去。它凝聚了无数匠人在各个时代环境下,他们的智识、技能、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表现当时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

  建筑是无声的语言。每栋房子里都流淌着人间烟火。

  建筑也是城市乡村流动的风景,房子是凝固的音乐,人则是音乐中跳动的音符。

  2016年,那栋伴随了我们二十多年光阴的老楼房拆掉了。

  这回拆房,我又没亲眼所见。弟弟告诉我,二舅的儿子开着铲车,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栋楼拆掉了,比二舅给我们建房时用人工拆房快多了。

  弟弟当家,建了一栋洋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楼房。

  从外观到内部结构,舅舅几易其图。从内部结构上与旧楼房相比,客厅面积增大从坚向设计改为横向设计,主卧次卧分明,生活区与休息区分开,每层有独立的卫生间,增加了餐厅、书房、客房及小院子;从外观设计上,参考了田园风格、中式风格、欧式风格等多种风格后,弟弟选择了现代中式风格。

  房子的质量摆在首位,从施工队伍的选择,到原材料的购进,建房中的种种问题,包括后来墙面砖地面砖的选择等等,弟弟一一都不含糊。这栋房子建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所用的材料是原来建房的好几倍,仅水泥就用了百吨左右。

  建房前,根据房屋构造图,核算出房屋总造价,对资金有计划的安排。弟弟总说钱不够,但他这几年,家里的柑橘等经济作物的收入,猪厂的收入,他当兽医的收入,我心里有数呢。

  如今建房,城建局管得严。瓦工必须持有瓦工证,对房屋构造图能看懂看通,电工必须有电工证。

  有点名气的包工头,手里有一批固定的瓦工,装模工,钢筋工及小工,还配有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卷扬机、振动器、电焊机等等。我和舅舅帮弟弟选择了包工头,并签定了建房合同,除了房屋质量,安全问题,工钱的给付,多长工期等,还特别提出一定要给工人买保险,以防意外发生。

  水泥、钢筋、红砖,都要有出厂合格证,砂石不是泥砂,用的都是江砂。弟弟买回来的正品钢筋,我用钢筋计算法进行验证。那时我早已不在预制厂工作了,从舅舅厂里运回来的预制板,我用石头敲,听声音辩识出砼的强度合格与否?目测预制板的拱度看钢筋的拉力合格与否?运板的师傅们笑我,这一手活还在。

  我当然不是怀疑板的生产质量,只是一种习惯使然。

  其它的建筑材料还好买,虽说价格提高了许多,但红砖却不好买了。因为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红砖企业逐步被取缔。弟弟建房搭上了红砖的末班车。

  林徽因写过,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却是那支撑屋顶的柱梁部分。中国的建筑讲究四梁八柱。瓦工师傅们在用钢筋扎每一层圈梁,柱子时,弟弟一再提醒他们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因为图纸舅舅是严格按照国家对柱、梁的标准画的,对钢筋的使用,不偷工减料,也不能放多,对砼,也必须达到c30的强度标准。

  我给弟弟建议房屋檩条就用水泥檀条,不仅可减少工序,它的好处还在于屋顶能多间房子,因为水泥檩条是一根挨一根放上去的,不像木檩条间隔几公分。但弟弟的岳父已给他准备了木檩条,便作罢了。

  上梁时,我们买来不少鞭炮,包工头负责上梁,撒糖果的时候,瓦工师傅们与前来关心的乡亲们已不似做前两栋房子时那样去抢了。这些副食糖果不再是稀奇宝贝。

  造屋顶,流行四方流水的了,它比两方流水的房子好看,但造价贵出约三分之一,屋顶上面再做个老虎窗,像个瞭望台,即美观又能给屋子增加光线。盖上硫璃瓦,漂亮的屋顶像给房子戴了一顶美丽的冠冕。

  房子的内部装饰弟妹选择了现代简约风格,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建议融入一点欧式田园风格,比如大厅沙发的选择,窗帘样式颜色的选择,家俱的选择等等,看起来现代气息更浓厚,房屋外观与内部装饰和谐一致。

  父母年龄老了,但他们不仅出力还出钱,大热的天,他们睡在酷热的帐篷里,尽管几个大电扇呼啦啦地吹着,还是禁不住热汗直流。父亲说,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后一次建房了。有关房子的事情,弟弟说了算,他们退居二线。母亲有些唠叨,父亲劝她,孩子们眼光比我们好,懂的也比我们多,我们就甭瞎操心了,不是我们建房子的时代啦。

  父亲寡言,这些话流露出他的无奈与欣慰。

  弟弟的洋房建好后,爱花草的母亲在房子周围种上各种果树和花花草草,春赏樱花、桃花、梨花、李子花;夏有石榴花、栀子花

  ;秋有桂花;冬有梅花,还有屋前屋后大片白色的柑橘花,金黄色的油菜花等,一年四季有果吃,有花看,美不胜收。

  在弟弟建房的头一年,我自己置办了一套商品房,我们一家三口搬了进去。装修房子时,我和老公把每一项,例如:水电、防水、吊顶、厨卫安装等等,一一落实到我们信的过的朋友,少操了许多心。做事,就要找对人。从房子装修风格的确定,到所有家具、电器、灯具、窗帘、桌椅,甚至被子颜色的选择,我无一不亲历亲为,那种家的感觉似蜜糖在心中甜甜地融化。

  四

  我的房子和弟弟的房子花费的金钱差不多,弟弟笑呵呵地问,姐,我的房子比你大好多,你喜欢哪个?我拿眼斜他,德行!你的花园式的小洋房大是你的,我的商品房小是我的,我到你的大房子里只是客了。停了一会儿,我继续说,你看着吧,将来咱们的女儿们都长大了,说不定她们还要自己置办房子。

  弟弟若有所思,是啊,咱们小时候,一家人能有一栋房子是多幸福的事儿啊,现在呢,不管房子多大,子女长大了还是要另外置办房产,就咱们村,就有好些家庭的子女和你们一样,在外购买了商品房。有的经济条件好的还置办好几套当作经济投资。这在咱们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社会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

  父亲接过话,你们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房子,那种高兴与当年我们拥有自己第一栋房子时的情形是不同的。我们那时是想有个安身之所,而你们,却是在有房住的情况下,想拥有更好的。

  我赞同父亲的话。我们现在这种田园生活,可不比晋朝陶渊明那时过的田园生活。他那时没有咱们这么好的社会制度,他没办法才隐居田园,我们不是,我们有国家的制度保障。

  父亲点点头。

  我继续说,国家建党百年计划在2020年全面实行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也就是2050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有关房子呢。北京已率先推动并实行一百年甚至二百年住宅建设计划,那时候恒温房的推广,房子的质量不知比现在又要好多少,房子的内部环境也会舒适许多呢。

  我不懂这些大道理,听你们这么一说,我也还想住住那样的房子呢。母亲神情期待。

  我们笑起来,父亲说,老太婆,那咱们要活上一百来岁哟。一家人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母亲正色说道,不管怎么变,你们呀都要团结互助,这份姐弟情兄妹情,只有今生没有再来。

  我和弟弟妹妹笑着答应。

  父母的话,触动了我心底的柔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笠翁说,“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回忆我家百年盖房记,我深深地感到,人不能没有家,但有了房子的保障,才能称其为家,而有国才有家,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转载请注明:天天美文阅读网 » 百年盖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