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网上蹦出来一种新文化——围炉煮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五好友坐在一个貌似五六十年代的火炉旁。当然现在所用的炉子要先进得多,不会四处冒烟儿,没有难闻的煤烟、柴火味儿。炉子里烧的都是新燃料,这种燃料,转换热能的性价比极高。炉子火口处的铁圈也被现在的不锈钢网状架子所替代。炉膛里放好燃料,点着,就可以煮饭、煮水、煮茶,还可以在上面烤肉、烤红薯、烤各种水果……
这不,我也是受邀,来感受驴友的新设备。
我们五人,被安排在她家院子的一个露天拐角处。这可是山西,就算是中午也有-7度啊!为了感受她的这套新设备,我们把厚厚的羽绒服裹在了身上。看着她熟练地摆弄着这套设备,就猜到她肯定已经做过无数次试验了。炉膛的燃料被点着的那一刻,我想起来姥姥家的灶台。
在我们的调侃声中,裸露在衣服外的手、面部、耳朵,还有腿部已经感觉到有热量渗入。壶里的水慢慢地沸腾,冒出细密的水雾,投茶后,院子里瞬间晕染上了浓浓的茶香。举杯共饮,我们五人虽没有三国人物那般骁勇善战,也没水浒扈三娘生的漂亮,但此刻的我们犹如现代版的林黛玉。就连平时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驴友,也口吐芬芳道:“与几个谈得来的好友,雨夜里秉烛夜谈,雪夜里围炉煮雪。你们可否赴约!”“约约约……”
生一炉烟火,围一方天地,饮一壶清茶,人间烟火,茶香四溢,这壶浓浓的烤茶,是这个冬日里慢生活仪式感的开始。
我脑海里捕捉到了一个场景。画面定格在了姥姥的身上。那是一个夏天,窗外的蛐蛐哼唱的小曲儿,狗子燥热地趴在门前的过道上,鸡已经上了架,猫咪蜷伏在土炕的被子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姥姥戴着老花镜,右手中指上戴着顶针,大拇指和无名指捏着针,左手拿着被火烧了两个洞的一双袜子,我的臭袜子。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她手中的针,不时地还会到额头发丝里摩擦几下,姥姥缝补的时候很专注。有风吹过,卷动她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苇起伏。“袜子破了再买一双就好啦,不用补。”家人都这样劝她。可她却有自己的坚持。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细碎地洒落在她的肩头。绯红、杏黄、嫩绿、青白、黛紫、藏青……她的针线盒里填满了颜色。她用针线把爱都收拢起来,贴紧我的身体,还有姥姥密密的手纹,那是她密密麻麻的爱。她总说,东西破了,别着急,慢慢补一补。这,就是姥姥的生活哲学。
画面不断闪现。前些日子,八十二岁的老妈生病,我贴身服侍。待她精神好转的一天夜里,老妈摸出枕下的手机,给远在北京上班的大哥发信息。她点开大哥的微信头像,顺便拿起床头的老花镜戴上,进入手写输入模式,一笔一画,认真地输入要表达的语言文字。落日的余晖褪去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夜,仿若半透明的墨油纸一点一点铺展开来,剪出了老妈弯曲的背影。“发语音就好啦,手写多慢!”我对老妈说。“慢是慢了点,但写文字更凝练,我喜欢手写的感觉!”她总是这样坚定地“回击”我。窗外的霓虹灯斜斜地闯进卧室,却被老妈温柔地化开了。“有水就出汗,顶日就干旱,左边女字旁……”我想起了童年时妈妈教我的字谜歌。这,就是老妈的生活哲理。
画面定格在我家。一字一句,我学着长辈们的模样,认真地诵读。严寒的傍晚,书房内,有一些微凉,披一件棉服坐在桌前,有美文相伴,我喜欢在文字中悠悠地徜徉。“你读得太慢啦,我都看完一集电视剧了。”耳边是爱人对我小小的“嘲讽”,但我不以为意。在我看来,那文字就是姥姥手中的针线,不紧不慢,那诗歌就是老妈手指间的节奏,抑扬顿挫。电视机里的嬉闹和嘈杂声都被过滤了。余下的只有书香,氤氲。我终于明白了姥姥的生活哲学、老妈的生活哲理,我想我也有了自己的人生哲学。眼前的纸页上,是一首现代诗:半山深处有人家,依山傍水远繁华。无为不做俗尘事,轻煮岁月慢煮茶。
其实,人到一定的年纪,让生活慢一些。慢下来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哲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转载请注明:天天美文阅读网 » 轻煮岁月慢煮茶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