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故乡的泥土

优美散文 二七美文网 0℃

或许是我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不经意间就会念起故乡的泥土。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对故乡的泥土有特殊的感情和无比眷恋,便是情理之中。都说故土难离,童年的我挥手与故乡的亲人作别之时,我就把背影留给了眷恋的故乡。这一别,我就去了远方。远方有多远,我不知道。那时我不懂什么是乡愁,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缕缕乡愁缠绕我心。因为各种缘由,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所以故乡貌似变成了回不去的故乡。我常常因此而自责,觉得自己心里亏欠的不只是故乡,还有心心念念的那故乡泥土的芳香。此时此刻的我,只能在文字里寻味乡愁。

说起故乡的泥土,总会勾起满满的回忆。故乡的乡间小路、田野、村庄、老屋、土墙等等,都承载着许多泥土的痕迹和故事。当年张明敏演唱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送你一把泥土》,曾经感动过无数人。而作为身在他乡远离故乡的我来说,更是深有感触。

听说你将远渡重洋

到国外开创锦锈前途

送你一把故乡的泥土

它代表我的叮咛和祝福

……

歌曲字里行间是舍不掉的故乡情及游子的爱国情,一把泥土、一怀乡愁。此处的泥土两字,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泥土的含义,它蕴含着家国情怀和永远割舍不掉的乡愁。远离故乡的人,揣上一把故乡的泥土,无论他行至何方,泥土里蕴含的滚烫的乡情,将伴随他风风雨雨。

自古至今,人类与泥土的关系密不可分。民间就有女蜗造人的神话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按此神话传说的脉络而言,这正是人类与泥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一个佐证。而回到现实中,一些地方的乡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呱呱落地时与泥土的亲近方式,更进一步体现出人与泥土的关系。在我的故乡,据说老一辈人就有把黄土晒干后碾碎,再用筛箩筛过后把细土铺在炕上,让产妇把孩子生在泥土中的习俗。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降生的孩子存活率有多高,这样的乡俗又因何而来,但是人一生下来便与这种方式与泥土亲近,是不是也昭示着人最终只有入土为安才是最终的归宿呢?有些现象的存在或许自有它的道理,解析不了的纠结半天也是白费功夫,想来自会有它的缘由吧。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村庄北部的黄土地里有一大片坟地,家家户户的祖坟都在那里挺立。儿时的我胆小,从来不敢一个人去到那里挑野菜。坟地上空常常盘旋着乱飞的乌鸦,黑压压一片,尤其是它们一起“哇、哇”略带粗劣嘶哑的叫声,更是令我感到凄凉和发怵。远远望去那些坟冢像是连绵着的一个个小山包,挺立在黄土地上。一座座坟冢,一个个祖辈或是逝者,掩埋着一个个故事。它们与不远处村庄里矗立着的一座座土坯房遥相呼应,时刻提醒着住土坯房里的人,那里有他们的先人、祖辈,有他们的根。人与泥土的这种永远也扯不断的关系,不知道是泥土的倔强,还是人的对泥土的敬畏,总之是密不可分的。

自古以来,国土是国之根本,土地是耕田者的命根。而作为农耕大国的中国来说,人们对土地不仅有崇拜和感恩之情,更有天然的敬畏。对于远古的我们的那些祖先以及帝王们而言,他们为了开疆拓土、壮大自己的版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用生命来捍卫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土沦丧,国人奋起。一寸山河一寸金、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了每一寸土地都不能沦丧于敌手,无数先烈血染战场,不惜生命只为捍卫、收复一寸寸国土。没有国,哪会有国土和家。没有国土,哪会有土地。没有土地,哪会有泥土的芳香。在和平年代,唯有珍惜我们脚下的无数先烈付出生命来捍卫的来之不易的泥土,才能告慰他们的英灵。而对于平常百姓而言,尤其是对祖祖辈辈赖以土地生存的庄稼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春天,他们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泥土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地辛勤耕作,到了秋天,盼望着丰收。简单朴实的愿望,如遇到天灾或许变成泡沫。但是祖祖辈辈们生生不息,固守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要是泥土里播撒下五谷杂粮的种子,它们生长着就会繁衍着无限生机和希望。

故乡的泥土啊,你是那么淳厚朴素,我不想用华丽的语言和文字去赞美你,你的美是内在的无可替代的美。乡间的小路,马车、牛车无数次碾压过后留下的深深车辙,也没有压垮你的脊梁,你默默地承受着一个个重量从你的身上碾过。你只当是岁月留下来的痕迹,多么宽厚、豁达的泥土啊。无数双脚印踩下深一脚、浅一脚的脚窝窝,也没有听到你一声叹息和怨言。你只当是故乡人在你的身上留下来的一个个生命的足迹,多么善良、仁慈的泥土啊。暮归的老牛,它把沐浴在你身上的晚霞驮走,你默默地相送。晚霞本该做你的红衣裳,你却拱手相送,多么无私的泥土啊。奔驰的马儿,马蹄声声,它们拖来一地白月光,然后消失在月色里。那一刻的你,是欢愉的吗?我只是看到你,默默地看着它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而你无语。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乡间的小路啊,你弯弯曲曲的身子向前延伸,那一刻你宛若苍穹之下的一条卧龙,护佑者路旁庄稼地里的庄稼,护佑者远处的村庄。这一切,都是故乡的泥土的品质彰显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顽强与担当。故乡的泥土啊,叫我怎能不爱!

故乡的泥土啊,你是那么肥沃和润泽,你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你敞开温暖的胸怀,孕育每一粒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养育着祖祖辈辈的故乡人。

看啊,故乡春天的田野里,耕牛遍地走。犁铧用它特有的方式亲吻着泥土,一道道犁沟,泥土不认为是伤痕,它欣然接受着那一道道痕迹布满它的胸膛,那是它敞开胸怀的方式。随之报之于庄稼人的,就是它泛着泥土的固有的芳香。不知名的虫儿或是蚯蚓趁机出来晒晒太阳,松动一下筋骨。高兴了树上等待时机觅食的鸟儿们,它们呼啦啦地飞扑到泥土上,啄食到胜利果实后,美美地饱餐一顿了,然后又飞到树上啾啾着唱起歌来。狗尾巴草、牛筋草,又或是风中招摇的黄色的苦菜花,还有摇头晃脑的蒲公英,看着眼前的这场视觉盛宴,随风欢舞着,像是在热烈地为鸟儿们鼓掌。庄稼人无心理会这些,能令他心动的自身那泛着芳香的泥土。附身抓起一把脚下的泥土,虔诚地端详着它,然后闭上眼睛闻闻它特有的芳香,显然陶醉其中了。

若是雨后,从农田里耕作回来的男男女女,不仅布鞋沾满泥土,就连挽起的裤腿也会被泥点子染成“花裤子”。故乡的泥土,开始粘起了人。庄稼人此刻也就真的成了被城里人蔑视的“泥腿子”,要知道,如果没有在田野里耕作的那些如我的故乡人一样可敬可爱的那些“泥腿子”们,你们哪来果腹之食,请收起你们的蔑视之眼神吧。故乡的村庄,从来都不会用嫌弃的眼神打量那些鞋底带泥从田里而归的庄稼人。当庄稼人穿着带有田野的泥土的布鞋踏进农家院时,满院似乎有了田野的灵性。如果他再到院里的菜园子溜达一圈啊,鞋底上的泥土掉落在菜园子里,蔬菜们像是沾染了它富有浓郁的田野的泥土气息的灵气,长势更快了。田野里的泥土,与村庄家家户户院子里的泥土以这样的方式见面、亲近、融为一体,是最寻常的。

故乡的泥土啊,你融入了多少祖祖辈辈的血汗,你又吸纳了多少父辈们的汗珠啊。你是故乡人的命根啊!当故乡人在泥土里播下春天的种子,再掩土、脚踩实之后,种子就像是睡在泥土母亲的怀抱之中。泥土呵护着每一粒种子,用它的爱孕育着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种子不负泥土母亲的所望,积蓄着努力向上的力量。终于破土而出,泥土忍着疼痛,任由种子们撒着欢,一个个顶破它的胸膛,它默默地愈合被顶破、牵扯的胸膛,继续把它所积蓄的养分传递给发芽的种子们,再看着它们慢慢生长,叶子一片又一片,直至庄稼开花、结果,它欣慰地笑了。泥土是庄稼人的命根,每一粒粮食对于庄稼人来说更是弥足珍贵。到了秋天,秋收的繁忙景象再现田野。泥土的使命暂时告一段落,就让它好好歇歇吧。哪怕让它静静地听听秋风吹落叶的声音,又或是听听小河淙淙流水的声音。让它默默地目送那一行行南归的大雁吧,或者让天空上那飘动的白云,投影在它身上,做一幅优美的画。我倒是希望,有一支牧笛为它吹一首赞歌。其实,有没有这些的加持,故乡的泥土啊,都会吟唱出一首属于它自己的令人难忘的歌。

故乡的泥土啊,你涂写在老屋的故事和痕迹,是我摸索不够的记忆。

土坯老屋,是你以你的另一种模样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最美。每一块土坯是你的凝结和化身,故乡人敬畏你,有了你的存在,加上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垒起和搭建了一座座可以为故乡人遮风挡雨的土坯屋。土坯屋里,还有土坯搭的土炕。每一块土坯,在庄稼人的手里的份量可想而知。土坯自打垒成了墙、盖成了屋子,便开始了它护佑屋子主人的责任。它扛过风、淋过雨,每天听着庄稼人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闻着他们的饭菜香,一天天见老。可是它们是坚韧的,任是风吹雨打,是故乡的泥土赋予了它们坚韧不拔。而土坯炕的存在,让睡在土炕上的庄稼人枕着泥土的芳香入梦,睡得更踏实。土炕冬暖夏凉,这都是泥土的功劳。泥土吸日月之精华,是大自然馈赠于人类的最好礼物。

老屋的土坯墙上,我已记不清我用白色的粉笔画出过多少只小鸡和小鸭;我也不知道我画过多少朵向日葵和白云;我更想不起多少个太阳和月亮,被我挂在了土坯墙上。不过,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循着幽暗的煤油灯把母亲纺线的影子投影在老屋的西墙上的轮廓,临摹出来的那幅母亲的人像图,还有那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那一刻,母亲的辛劳就刻在了土坯墙上。土坯墙不仅涂满我的快乐,也见证了母亲的辛劳。多少年后,再想起那面土坯墙,思绪万千。是泥土的厚重,才赋予了土坯墙的承载力量,也让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借土坯墙放飞自我。故乡的泥土啊,我怎能忘记你。

其实,故乡还有一种不可被遗忘的泥土,曾经为故乡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就是故乡人盖“垍圪垯”房必需的一种特殊的泥土,令我印象最深。

“垍圪垯”是故乡的方言,其实就是土坯的一种。在贫穷年代,故乡人多用它垒墙盖房,不只是取材方便,而且冬暖夏凉。说它是土坯,其实它并没有制作土坯的那些工序,只需找一个平坦且土质比较好的地块,用一种特制的平锹挖出方块,晾干、凉透就可以垒墙盖房用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人不只是在生养他们的土地上耕作、繁衍生息,他们更了解脚下的泥土各自的特性。每一种农作物适合在什么的泥土里生长,他们讲起来头头是道。而对于哪里可以挖“垍圪垯”、什么时候可以挖,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每天春秋季节,故乡的雨水相对少些,故乡人会聚集在村西南的大片盐碱地里挖“垍圪垯”,一把平锹一把汗水。越是匍匐着马绊草的地方,那块地下面的泥土就更适合做“垍圪垯”。有黏性、有韧性,挖成的“垍圪垯”最适合垒墙盖房子。我记得儿时常跟随母亲去挖“垍圪垯”,大人们干活,我和小伙伴们采马绊草。采回来的马绊草的根茎可以喂猪,叶子还可以喂鸡和兔子等家禽。累了,躺在长满马绊草的泥土上,瞬间泥土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贪婪地吸吮着泥土的气息,遥望着辽阔的天空,有流云,有飞鸟。那一刻,人与天是平行的。辽阔的天空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而躺在泥土上的我是那么渺小。可是我感觉到了泥土的柔软和灵气,它托举起我,那一刻我的手似乎就能够得着天上的流云。我追着流云的脚,飞呀、飞呀,入梦。醒来,发现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垍圪垯”已码放整齐,一排排宛若列队的士兵,站成故乡盐碱地里的一道风景。个把月后,它们晒干了水分,变成一块块坚固的“垍圪垯”,等待着履行它们的使命。对于泥土敬畏的故乡人,对它们更是呵护万分。马铃儿响叮当,马蹄声声脆,它们坐上马车回到村庄。不几日,它们就开始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了。一座座“垍圪垯”矗立在村庄,为我的故乡人遮风挡雨,它曾是多少代故乡人温暖的记忆。虽然故乡的“垍圪垯”土里土气,却在故乡的史书上,抒写过辉煌。那是故乡的泥土赋予它的特质,默默无闻地造福故乡人。故乡的泥土啊,你不仅粘住了故乡人的心,也用你的朴实和坚韧,为故乡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叫我怎么不留恋你。

故乡的大人们在泥土上耕作、用泥土盖房子、开辟乡间土路等等,延续着一代代生命的脉搏。而故乡的孩子们,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总能寻到能满足他们精神愉悦的童趣。但凡有泥土的地方,他们就会玩味出富有乡野气息的游戏来。物资匮乏的年代,去故乡的原野挖一块黏性好的泥土,捏泥人、捏泥哨、搓泥球、堆土包等,我和小伙伴们就会乐此不疲地捏出自己的快乐来。黄色的泥人憨态可掬,黑色的小鸡栩栩如生。黄色的泥哨,不知道吹起过多少童年的快乐。若是有瞬间的忧伤,也会被泥哨的悠扬声淹没。谁能想到,平凡朴实的故乡的泥土,还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呢。

最令人难忘的是一种“摔窟”的游戏,故乡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叫“摔挖挖斗”(音)的名字。游戏至少两个人参与,每个人手中都持有一块韧性且黏性很好的泥土,经过多次揉捏后,变得光滑且韧性更好。各自取一块大小差不多的泥土,先在手里捏成碗的形状,再煞有介事地在捏好的泥碗里吹一口气,接着在喊一声“呜”,然后把手里的泥碗用力摔在地上,“噗”的一声过后,摔在地上的泥碗中间破开一个窟窿,谁的泥碗摔出来的窟窿大为胜者。败方需从自己的泥土中,取下能补齐胜方那个碗的窟窿的一块泥土。孩子们以这种游戏方式不仅亲近了泥土,又从某种意义上让他们懂得,泥土的重要。

还有一种玩“戳刀”的游戏,也与泥土息息相关。这个游戏也是至少两个人参与,游戏者选择一块空旷的地方,土质不能太硬,便于游戏用的小刀能戳进泥土中。接着画出一个方块或是长块的图,里面规则或是不规则地分割成若干个图形。游戏的一方,站在规定的线内向自己瞄准的图形投掷手里的小刀,如果小刀能稳稳地在立在那个图形的泥土上,那个图形的泥土就归属于你。这种争夺泥土或是地盘的游戏方式虽说比较原始,但是锻炼了投掷者的定力和眼力,无形之中也有一种征服欲,与古人开疆拓土如出一辙。泥土的珍贵在童年的游戏里,也显现而出。

故乡的泥土啊,多少年后我再去亲近你,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模样。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已被水泥和石渣的混合物掩盖了原来的模样。我寻不到车辙印,更寻不到一个个踏实的脚窝窝。而泛着泥土芳香的田野,越来越瘦。是一座座厂房在侵蚀着它们曾经肥沃的身躯,而我再也看不到青纱帐的英姿,更闻不到庄稼花开的馨香。而那个有我涂满童年快乐的土墙的土坯房,早已消失在岁月的尘烟里。一座座崭新的房屋,尽管富丽了很多,却成了空荡荡。当用来居住的房屋一旦成了空置,矗立在村庄似乎是再刷着屋主的存在感时,一切都回不到本真,村庄的烟火气哪去了?当年那个用弹弓弹泥球打麻雀的少年,也已变成村庄里的留守老人。有时候,幸福指数高的表象背后,有喜,也有悲。而我,站在空荡的巷口,像是丢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天天美文阅读网 » 故乡的泥土